2008/09/07

MBO vs. MBI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out,简称MBO),是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杠杆收购的方式,利用借贷融资买断或控制公司的股份,旨于改变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使企业原经营者变成企业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

  我国出现管理层收购的背景源于我国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开展,各级政府希望能籍管理层收购这一手段来让渡部分国有资产、回收资金以进一步


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而企业的管理层也想以管理层收购的方式来明晰企业产权,达到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目的。

  MBO是我国国有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引进探索的一种产权制度改革方式。然而几 乎从实行之日起,一些经济学家就从未停止过对这种方式的质疑。一些专家认为,在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角色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大规模实行管理层持股容易给企业 带来五大风险:一是定价环节中的风险,例如行政干预,协议转让等;二是信息不对称,暗箱操作的风险,例如,先做亏公司再低价购进;三是收购者融资渠道不明 的风险;四是运作风险;五是收购主体合法性不能保证的风险。所以应当立即停止。

  MBO在中国国企产权改革中受到置疑有几个原因:首先,MBO在国外的使用得不多, 比如在美国只有1%的企业实施了MBO,而国内部分学者在对MBO不是很了解,大力鼓吹这种方式 ;其次,MBO变成了MBI;再次,地方政府以某种条件做交易,对国有资产没有按程序进行核价,也没有引入公平竞价的机制就低价把国企出售给私人 。  

  在西方国家,

股票是 全流通的,可以在公开市场上溢价收回。现在国内的MBO是用银行的钱收购国家的资产 ,这和国外做法非常不同。而且中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不是全流通的。真正意义上的MBO应该是溢价收购在外的股份,即Management Buy Out (MBO),国内的做法是收购不能流通的国有股,成了MBI (Management Buy In)了,而且还自己制订价格 ,这样的MBO极有可能被当作一个掠夺国有资产的最便捷方法来使用。

2008/08/24

[分享]美国电影经典百句

1,Frankly,my dear,i don't give a damn.
坦白说,亲爱的,我一点也不在乎。(《乱世佳人》1939)
2,I'm going to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
我会给他点好处,他无法拒绝。(《教父》1972)
3,You don't understand!icoulda had class.i coulda been a contender.i could've been somebody, instead of a bum,which is what I am.
你根本不能明白!我本可以获得社会地位,我本可以是个竞争者,我本可以是任何有头有脸的人而不是一个毫无价值的游民!(《码头风云》1954)
4,toto,i've got a feeling we're not in kansas anymore.
托托,我想我们再也回不去堪萨斯了。(《绿野仙踪》1939)
5,here's looking at you,kid.
就看你的了,孩子。(《卡萨布兰卡》1942)
6,go ahead,make my day.
来吧,让我也高兴高兴。(《拨云见日》1983)
7,all right,mr.demille,i'm ready for my close-up.
好了,德米勒先生,我已经准备好拍摄我的特写镜头了。(《日落大道》1950)
8,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愿原力与你同在。(《星球大战》1977)
9,fasten your seatbelts. it's going to be a bumpy night.
系紧你的安全带,这将是一个颠簸的夜晚。(《彗星美人》1950)
10,you talking to me?
你是在和我说话吗?(《出租车司机》1976)
12,i love the smell of napalm in the morning.
我喜欢闻弥漫在清晨空气中的汽油弹味道。(《现代启示录》1979)
13,love means never having to say you're sorry.
爱就是永远不必说对不起。(《爱情故事》1970)

18,made it,ma!top of the world!
好好去做吧,站在世界之巅!(《歼匪喋血战》1949)
19,i'm as mad as hell,and i'm not going to take this anymore!
我疯狂得如同地狱中的恶魔,我不会再这样继续下去了!(《电视台风云》1976)
20,louis,i think this is the beginning of a beautiful friendship.
路易斯,我认为这是一段美好友谊的开始。(《卡萨布兰卡》1942)
22,bond.james bond.
邦德,詹姆士邦德。(《诺博士》1962)
23,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和家相提并论。(《绿野仙踪》1939)
24,i am big!it's the pictures that got small.
我是巨大的!是这些照片让我变得渺小了。(《日落大道》1950)
25,show me the money!
让我看到钱!(《甜心先生》1996)
28,play it,sam. play'as time goes by'.
弹这首,山姆,就弹“时光流逝”。(《卡萨布兰卡》1942)
29,you can't handle the truth!
你不能操纵事实!(《义海雄风》1992)
30,i want to be alone.我想一个人呆着。(《大饭店》1932)
31,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乱世佳人》1939)
33,i'll have what she's having.我会拥有她所拥有的。(《当哈里遇上萨莉》1989)
37,i'll be back.
我会回来的。(《终结者》1984)
38,today,i consider myself the luckiest man on the face of the earth.
现在,我想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扬基的骄傲》1942)
40,mama always said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妈妈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阿甘正传》1994)

43,we'll always have paris.我们永远都怀念巴黎(那段美好的时光)。(《卡萨布兰卡》1942)
46,oh,jerry,don't let's ask for the moon.we have the stars.
噢,杰瑞,不要再乞求能得到月亮了,我们已经拥有星星了。(《扬帆》1942)
48,well,nobody's perfect.人无完人。(《热情似火》1959)
51,you've got to ask yourself one question:″do i feel lucky?″well,do ya,punk?
你应该问你自己一个问题:“我是幸运的吗?”快点去做,年轻人,无知的年轻人。(《警探哈里》1971)
52,you had me at″hello.″当你说“你好”的那一刻起就拥有我了。(《甜心先生》1996)
54,there's no crying in baseball!
在棒球运动中没有哭泣!(《红粉联盟》1992)
56,a boy's best friend is his mother.
一个男孩最好的朋友是他的母亲。(《惊魂记》1960)
57,greed,for lack of a better word,is good.
没有比“贪婪”更好的词语了。(《华尔街》1987)
58,keep your friends close,but your enemies closer.
亲近你的朋友,但更要亲近你的敌人。(《教父ii》1974)
59,as god is my witness,i'll never be hungry again.
上帝为我作证,我不会再让自己挨饿了。(《乱世佳人》1939)
63,mrs.robinson,you're trying to seduceme.aren't you?
罗宾逊太太,你是在引诱我,对吗?(《毕业生》1967)
67,of all the gin joints in all the towns in all the world,she walks into mine.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走进了我的(酒馆)。(《卡萨布兰卡》1942)
71,wait a minute,wait a minute.you ain't heard nothin'yet!
等一会儿,等一会儿。你肯定听到了什么!(《爵士歌手》1927)
75,i have always depended on 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
我总是非常依赖陌生人的仁慈。(《欲望号街车》1951)
83,listen to them. children of the night. what music they make.
快点来听!黑夜中孩子的声音是他们缔造的美妙音乐。(《吸血鬼》1931)
94,i feel the need-the need for speed!
我感到一种需要,一种加速的需要!(《壮志凌云》1986)
95,carpe diem. seize the day,boys. make your lives extraordinary.
人生就应该是快乐的,要抓住每一天,孩子们。让你们的生活变得非凡起来。(《死亡诗社》1989)

100,i'm king of the world!我是世界之王!(《泰坦尼克号》1997)

2008/07/27

葡萄酒小常识

葡萄酒英文WINE:葡萄酒是用新鲜葡萄的果汁,经过发酵酿制而成,基本成分有单宁、酒精、糖份、酒酸等。○单宁 TANNIN:单宁含量决定葡萄酒是否经久耐藏。单宁高的耐久存,单宁低要尽快喝掉,通常不超过3-5年。○葡萄酒的酒精度:通常,葡萄酒的酒精度介于7度至16,2度之间,因为酒精度一旦超过了16,2度,酵母就停止活动了。酒精度最高的葡萄酒产自法国南罗纳河谷地区。○葡萄酒的酿造流程:葡萄采摘-葡萄挤压-榨汁-沉降罐过滤-橡木桶发酵-装瓶。○葡萄种植的纬度限制:北纬30-52度,南纬15-42度。中国的山东省与法国波尔多酒区纬度一样。○世界葡萄酒主要产地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智利澳大利亚南非等。○决定葡萄酒好坏的6大因素:葡萄品种、气候、土壤、湿度、葡萄园管理和酿酒技术。 同样的葡萄,如果种在山坡上就与山脚下不同,例如,海拔上升则温度下降,采摘时间就得延后,另外,阳光照射时间也很重要,太少则酸,太多则甜,法国政府规定的葡萄从开花至采摘间的日照时数为1300小时;同理,如果土壤不同,质量也不同:土地越贫瘠,葡萄酒越好。土地肥沃则葡萄含糖量过高。湿度也重要:看的见河流的地方才能酿出好酒……○法国葡萄酒之所以最好,是因为法国在上述6大因素上的具备天赐优厚的条件。○葡萄酒是有生命的,“愈陈愈香”不适用于葡萄酒:葡萄酒装瓶后透过木瓶塞与外界空气交换而不停变化,它的生命周期是浅龄期-发展期-成熟期-高峰期-退化期-垂老期。葡萄酒过了高峰期就无法饮用了.
香槟-Champagne  香槟这个专有名词是有版权的,必须在法国香槟地区,以[瓶内二次发酵 ]这个特殊方法(也称做香槟法)酿造,还要符合其他相关法规,这样酿造出来的含有气泡的葡萄酒才能叫做[香槟]。 葡萄酒中的[王]与[后]  波尔多地区(Brodeaux)所产的葡萄酒,口感柔顺雅致,仿佛是风情万种,温柔婉约的女性化葡萄酒,被誉为[葡萄酒之后];布艮地地区(Burgogne)所产的葡萄酒,则是构架坚韧,独具个性,颇似豪迈的侠式,被誉为[葡萄酒之王]。这一王一后,恰恰代表法国两个颇负盛名,风格各异的葡萄酒产区。葡萄酒的标签  葡萄酒的标签有如酒的身份证一样,会标示着产国,登记,酒精度,容量和年份等资讯。当购买一定等级以上的优质酒款,可于开启软木塞后核对瓶塞与标签上的年份是否一致,因为年份不同,有时会有相当的差价。 怎样的葡萄才能酿酒?  其实,酿酒的葡萄与日常实用的葡萄是截然不同的。好吃的葡萄(皮薄多汁,甜度高)是无法酿出高品质的葡萄酒的;而品质好的葡萄酒所采用的葡萄通常都不适合食用,应为酿造葡萄酒的葡萄,尤其是红葡萄,通常外皮都比较厚(这是单宁的来源),水份含量也没有一般实用的葡萄高,酸度也比较高。品酒杯的选择  不适当的酒杯是无法品出葡萄酒的特质,选择适当的品酒杯,才能将葡萄酒的特色完全发挥。品酒时所用的酒杯以郁金香型或缩口的透明酒杯为上选,可以将酒的香气集中于杯口附近,便于嗅闻判断;但不要有雕花或是其他颜色,以免对葡萄酒颜色产生错误的判断。 好年份  所谓好年份,并不是指该年份的酒需要陈年很久,而是指那一年葡萄生长的时候,气候及各方面均有显著的好表现。 酒越陈越香  虽然是好年份的葡萄酒,却并非是越陈越香;过了葡萄酒陈年的高峰期,只有每况愈下,就象美人也有迟暮之时,之后就人老珠黄,迈入退化期。所以好年份的葡萄酒也需要在适当的时间饮用,才能品尝出它最巅峰的风味。

2008/07/20

您必须知道的社会生活中十二大著名法则

您必须知道的社会生活中十二大著名法则:
一、 马太效应
二、 手表定理
三、 不值得定律
四、 彼得原理
五、 零和游戏原理
六、 华盛顿合作规律
七、 酒与污水定律
八、 水桶定律
九、 蘑菇管理
十、 奥卡姆剃刀定律
十一、 二八法则
十二、 钱的问题

一、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 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看看我们周围,就可以发现许多马太效应的例子。朋友多的人会借助频繁的交往得到更多的朋友;缺少朋友的人会一直孤独下去。金钱方面更是如此,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一个比别人投资多1 0倍的人,收益也多10倍。 这是个赢家通吃的社会,善用马太效应,赢家就是你。      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则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的时候,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的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
二、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记住尼采的话:"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 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心身交瘁,不知自己该信仰哪一个,还有人在环境、他人的压力下,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为此而郁郁终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就,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你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三、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这取决于三个因素。   1、价值观。关于价值观我们已经谈了很多,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   2、个性和气质。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档案员,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杂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认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为领班或部门经理,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总结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这三个因素,你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并努力做好它。      因此,对个人来说,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之而奋斗。"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可能激发我们的奋斗毅力,也才可以心安理得。而对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让成就欲较强的职工单独或牵头来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定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依附欲较强的职工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中共同工作;让权力欲较强的职工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同时要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热情。
四、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个人在某一个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选聘机制,客观评价每一位职工的能力和水平,将职工安排到其可以胜任的岗位。不要把岗位晋升当成对职工的主要奖励方式,应建立更有效的奖励机制,更多地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为奖励手段。有时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职工的奖励,反而使职工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对个人而言,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的惟一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五、零和游戏原理 当你看到两位对弈者时,你就可以说他们正在玩"零和游戏"。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 分,而输棋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这正是"零和游戏"的基本内容: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   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从个人到国家,从政治到经济,似乎无不验证了世界正是一个巨大的"零和游戏"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掠夺,这是一个"邪恶进化论"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   但20世纪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但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六、华盛顿合作规律。 华盛顿合作规律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多少有点类似于我们"三个和尚"的故事。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 ,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就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因为人不是静止的动物,而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相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我们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对合作研究得并不多,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数管理制度和行业都是致力于减少人力的无谓消耗,而非利用组织提高人的效能。换言之,不妨说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让每个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内耗过多。2 1世纪将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真诚合作的重要性,正在努力学习合作。   邦尼人力定律:一个人一分钟可以挖一个洞,六十个人一秒种却挖不了一个洞。      合作是一个问题,如何合作也是一个问题。
七、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几乎在任何组织里,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它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人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你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八、水桶定律 水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都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决定了整个组织的水平。   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质部分往往又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水桶定律"与"酒与污水定律"不同,后者讨论的是组织中的破坏力量,而"最短的木板"却是组织中有用的一个部分,只不过比其它部分差一些,你不能把它们当成烂苹果扔掉。强弱只是相对而言的,无法消除。问题在于你容忍这种弱点到什么程度。如果它严重到成为阻碍工作的瓶颈,就不得不有所动作。    如果你在一个组织中,你应该:    1、确保你不是最薄弱的部分;    2、避免或减少这一薄弱环节对你成功的影响;    3、如果不幸,你正处在这一环节中,你还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改进,或者转职去谋另一份工作。
九、蘑菇管理 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一段"蘑菇"的经历,但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当一切都刚刚开始的时候,当上几天"蘑菇",能够消除我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也更加实际,而对一个组织而言,一般地新进的人员都是一视同仁,从起薪到工作都不会有大的差别。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蘑菇"的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就像蚕茧,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所以,如何高效率地走过生命中的这一段,从中尽可能吸取经验,成熟起来,并树立良好的值得信赖的个人形象,是每个刚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课题。
十、奥卡姆剃刀定律 如果你认为只有焦头烂额、忙忙碌碌地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你错了。   事情总是朝着复杂的方向发展,复杂会造成浪费,而效能则来自于单纯。在你做过的事情中可能绝大部分是毫无意义的,真正有效的活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它们通常隐含于繁杂的事物中。找到关键的部分,去掉多余的活动,成功并不那么复杂。   奥卡姆剃刀:如无发要,勿增实体。   12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对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主张,"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就是常说的"奥卡姆剃刀"。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受到伤害。然而,这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越了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   奥卡姆剃刀定律在企业管理中可进一步深化为简单与复杂定律: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这个定律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实质,把握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十一、二八法则 你所完成的工作里80%的成果,来自于你20%的付出;而80%的付出,只换来20%的成果
十二、钱的问题 当某人告诉你:"不是钱,而是原则问题"时,十有八九就是钱的问题。 照一般的说法,金钱是价值的尺度,交换的媒介,财富的贮藏。但是这种说法忽略了它的另一面,它令人陶醉、令人疯狂、令人激动的一面,也撇开了爱钱的心理不谈。马克思说,金钱是"人情的离心力",就是指这一方面而言。   关于金钱的本质、作用和功过,从古到今,人们已经留下了无数精辟深刻的格言和妙语。我们常会看到,人们为钱而兴奋,努力赚钱,用财富的画面挑逗自己。金钱对世界的秩序以及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广泛的,这种影响有时是潜在的,我们往往意识不到它的作用如此巨大,然而奇妙的是:它完全是人类自己创造的。致富的驱动力并不是起源于生物学上的需要,动物生活中也找不到任何相同的现象。它不能顺应基本的目标,不能满足根本的需求- --的确,"致富"的定义就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然而这个看起来漫无目标的驱动力却是人类最强大的力量,人类为金钱而互相伤害,远超过其他原因。

Treat Others as you want to be treated


也就是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要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那么,所有的事情都会有条不紊、适得其所的.

The golden rule is endorsed by all the great world religions; Jesus, Hillel, and Confucius used it to summarize their ethical teachings. And for many centuries the idea has been influential among people of very diverse cultures. These facts suggest that the golden rule may be an important moral truth.
Let's consider an example of how the rule is used. President Kennedy in 1963 appealed to the golden rule in an anti-segregation speech at the time of the first black enroll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He asked whites to consider what it would be like to be treated as second-class citizens because of skin color. Whites were to imagine themselves being black - and being told that they couldn't vote, or go to the best public schools, or eat at most public restaurants, or sit in the front of the bus. Would whites be content to be treated that way? He was sure that they wouldn't - and yet this is how they treated others. He said the "heart of the question is ... whether we are going to treat our fellow Americans as we want to be treated."
The golden rule is best interpreted as saying: "Treat others only in ways that you're willing to be treated in the same exact situation." To apply it, you'd imagine yourself in the exact place of the other person on the receiving end of the action. If you act in a given way toward another, and yet are unwilling to be treated that way in the same circumstances, then you violate the rule.
To apply the golden rule adequately, we need knowledge and imagination. We need to know what effect our actions have on the lives of others. And we need to be able to imagine ourselves, vividly and accurately, in the other person's place on the receiving end of the action. With knowledge, imagination, and the golden rule, we can progress far in our moral thinking.
The golden rule is best seen as a consistency principle. It doesn't replace regular moral norms. It isn't an infallible guide on which actions are right or wrong; it doesn't give all the answers. It only prescribes consistency - that we not have our actions (toward another) be out of harmony with our desires (toward a reversed situation action). It tests our moral coherence. If we violate the golden rule, then we're violating the spirit of fairness and concern that lie at the heart of morality.
The golden rule, with roots in a wide range of world cultures, is well suited to be a standard to which different cultures could appeal in resolving conflicts. As the world becomes more and more a single interacting global community, the need for such a common standard is becoming more urgent.

2008/07/15

业绩金字塔(Performance Pyramid)


业绩金字塔(Performance Pyramid)为了凸现战略性业绩评价中总体战略与业绩指标的重要联系,1990年,凯文·克罗斯(Kelvin Cross)和理查德·林奇(Richard Lynch)提出了一个把企业总体战略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结合起来的业绩评价系统--业绩金字塔模型。

  在业绩金字塔中,公司总体战略位于最高层一由此产生企业的具体战略目标,并向企业组织逐级传递,直到最基层的作业中心。战略目标的传递呈多级瀑布式向企业组织逐级传递,直到最基层的作业中心。制定了科学的战略目标,作业中心就可以开始建立合理的经营业绩指标,以满足战略目标的要求,然后,这些指标再反馈给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作为企业制定未来战略目标的基础。其结构如右图所示。
  有了合理的战略目标。作业中心就可以开始建立合理的经营效率指标,以满足战略目标的要求。然后,这些指标再反馈给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制订企业未来战略目标的基础。……>>>查看全文<<<

2008/07/14

QFII

QFII是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简称.QFII机制是指外国专业投资机构到境内投资的资格认定制度。作为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QFII制度是在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国家和地区,实现有序、稳妥开放证券市场的特殊通道。包括韩国、台湾、印度和巴西等市场的经验表明,在货币未自由兑换时,QFII不失为一种通过资本市场稳健引进外资的方式。在该制度下,QFII将被允许把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汇入并兑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督管理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包括股息及买卖价差等在内各种资本所得经审核后可转换为外汇汇出,实际上就是对外资有限度地开放本国的证券市场。Fore detail, please refererence Baidu's WiKi:
http://baike.baidu.com/view/24777.htm